11月28日至12月1日,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全国决赛、总决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顺利举办。由我校高级翻译学院学生邹文轩、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熊施锐和经济金融学院学生吴越三人组成的参赛队伍成功入围全国总决赛,荣获一等奖。英文学院董明、雷茜、王静三位教师荣获指导教师一等奖。此次获奖是我校在该赛事中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也实现了陕西高校在该项赛事的历史性突破。

“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被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也是我校认定的A类学科竞赛。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1000多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参加本届比赛。经过校赛和省赛,共有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等64支中国学生组队伍和20支国际学生组队伍晋级全国决赛,参赛规模和层次均为历届最高。

全国决赛包含跨文化案例展演、分析、问答、名言名句解读四个环节;总决赛包含知识问答、情景述评、问答、讲述中国故事四个环节。在决赛中,我校团队的案例开发与展析以“飞月—嫦娥六号国际合作”为主题,以中国、法国、巴基斯坦三国合作为主线,生动呈现了三国科学家在探月工程中的多元文化互动与国际协作。

大赛校赛由教务处主办、英文学院承办,自7月份大赛启动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教务处提前谋划布局,英文学院精心组织,组建指导教师团队,邀请董明、雷茜和王静担任指导教师,制定了周密的参赛方案和训练计划,对参赛选手的参赛内容进行细致的打磨和雕琢,帮助他们在跨文化各个单项技能和综合实力方面获得全面提升。
我校将以此为契机,继续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专业本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贡献力量。
(供稿单位:英文学院、教务处;文/图:熊施锐;审核:董明、张凌、邓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