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试行)

2012-12-26 00:00:00  点击:[]


一、方案背景

我校05版人才培养方案实行5年来,很好的适应了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的人才需求,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但随着国家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到来,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面临再一次转型。2010729日,国务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高等教育明确提出了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通识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而言其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专门制订《西安外国语大学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依据,以国际化、创新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在我校学术特色和校园文化脉络的基础上,开展通识教育。

培养目标

通识教育旨在实现全人培养之理念,重点培养学生四方面的能力、素质。

1、使学生具有正确价值观,成为有道德、有教养、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2、全面理解人类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掌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

3、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

4、具有批判精神,具备应对变化的能力和应用创新的能力。

设计原则

1、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充分体现跨学科的特点。注重文理沟通和学科渗透,通过平衡的课程结构设置保证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

2、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在改造、吸收现有公共必修课程、文化素质类课程、网络课程和校外公开课的基础上,实施通识教育。突出我校外语教育教学优势和特色,以“学贯中西”为最高目标,强调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

3、循序渐进,注重实效。以课程建设为重点,根据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用4年时间逐步建成通识基础课、通识核心课和通识进阶课三个层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形成每学期90门左右的通识选修课规模。课程开设突出实效,学分一般不超过2学分,鼓励开设1学分甚至0.5学分的超小型课程,采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系列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

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涉及大学本科教育所必需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相关课程,其学分约占专业总学分的3050%,其中语言类专业为52学分,非语言类专业为72学分。

1、通识教育课程的模块划分:

按照我校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参照国内外知名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情况,我校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五大模块:

A.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传承      B.东西方文明碰撞与交流

C.自然科学与技术      D.人文与社会        E.自我与人生

2、通识教育阶段的划分:

通识教育课程分通识基础、通识核心和通识进阶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类别清晰、层次合理、内容丰富、目标明确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通识课程体系。

通识基础阶段(必修,1-6学期,语言类和艺术类40学分,非语言类60学分)目标1、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2、学术方法和学术素质的锻炼; 3、良好身体素质的塑造; 4、语言能力的培养

通识核心阶段(选修,2-4学期,8学分)目标1、相关学科的学术入门基础;2、广博且均衡的知识背景;3、批判反思与综合推理能力;4、全球与中国双向的视野;5、多元历史见识与文化艺术涵养

通识进阶阶段(选修,5-7学期,4学分)目标1、相关专业知识深层次学习(专业知识取向);2、多元能力的培养(创造力、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社会参与、行动力、自我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等)

 

 

1 西安外国语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表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占总学分比重

通识基础

(必修,语言专业42学分,非语言专业66学分、艺术类38学分)

军训(2学分)

 

25-37.5%

计算机基础(2学分)

 

体育(4学分)

 

 

大学语文(4学分)

 

 

大学英语(16-44学分)

 

思想政治理论(16分)

 

通识

选修

12学分)

通识核心(5大领域,8学分)

 

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传承

 

5%,每个指定领域至少选修一门课程

 

东西方文明碰撞与交流

 

 

自然科学与技术

 

 

人文与社会

 

 

自我与人生

 

通识进阶(3大方向,4学分)

 

中国传统文化与

历史传承

2.5%,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1个领域的课程。

 

东西方文明碰撞

与交流

 

人文与社会

                 

 

课程设置说明如下: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简称“两课”)设置严格执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要求,课程设置见表1,为必修课程,共计16学分。

2)大学英语实行分类教学。非外语类44学分,艺术类专业为16学分。外语类专业的第二外语为16学分。

3)大学体育课程第1-4学期每学期1学分含36学时。

3、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课程类型及学分

通识核心和通识进阶课程按照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划分为主题导论型课程、经典著作选读(导读)型课程、专题研究型课程、方法经验与技能型课程类型。主题导论型课程着眼于相关内容的概述,涉及的知识点广而宽;经典著作选读(导读)型课程重点就各学科的中外名著进行导读、讲解、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底蕴;专题研究型课程结合教师的有关科学研究,就某一特定问题作专题介绍;方法经验与技能型课程着眼于有关科学方法、思维方法、操作技能以及相关工作经验的传授与掌握。

学校将继续开展“百部经典著作选读”活动,对原有100部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社会、自然科学各类名著进行筛选,增选适应时代的新读本,并辅以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继续开展经典著作选读活动。

通识教育课程中各板块选修课程的设置,对课程类型有一定比例要求,具体如表2

2  通识教育各板块选修课程的类型设置要求

 

主题导论型

经典著作选读型

专题研究型

方法经验与技能型

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传承

20%

30%

30%

20%

东西方文明碰撞与交流

30%

15%

40%

15%

自然科学与技术

50%

10%

10%

20%

人文与社会

30%

20%

35%

15%

自我与人生

20%

20%

40%

20%

注:原则上,经典著作选读型、专题研究型课程采取系列讲座形式,三次讲座为0.5个学分,每门课至少0.5学分;主题导论型和方法经验与技能课程采取课讲授方式,每18个课时为1个学分,每门课1-2个学分。

、修读要求

1、通识教育课程选修的基本原则是“文理交融、学科渗透、全面发展”。为开阔学生视野,掌握各类思维方法,实现跨学科交叉,拓宽知识基础,学生修读选修的通识教育课程须远离本专业,否则不能计入通识教育选修学分。本科生必须从通识核心课中选修非本专业的8学分的课程,并且从每一模块中至少选修1学分的课程。本科生从通识进阶课程中至少选修非本专业的一个课程群4学分的课程。

2、鼓励学生通过公开课、自主学习平台等方式修读通识教育课程。

3、本科生通过以下途径取得的学分可替代相应数目通识选修课的学分:

(1) 非本学科门类的跨校辅修课程,其所得学分可替代通识选修课相应数目的学分。

(2)双学位课程若与通识进阶课名称相近时,其所得学分可替代通识进阶课相应数目的学分。

(3)获得奖励学分(国家级竞赛获奖或在核心以上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可计为通识核心课相应数目的学分。

七、课程组织与要求

1、通识基础课程

 “两课”、第二外语、计算机、大学体育及军事等必修课程分别由社科部、基础教学部、体育学军事理论教研室负责制定课程改革方案、开设计划、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并按时提交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开设计划(见表3)。

2、通识核心和通识进阶课程

各教学单位根据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的模块和类型要求,组织有关课程。学校将组织专家对学院所提供的课程进行审议筛选,最终确定课程。学院提供的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开课学院、课程名称、学生修读方式、学分数、学时数、所属模块、所属课程类型、课程简介。具体格式和时间要求见附表4

八、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通识教育委员会,负责制定通识教育的政策和规划,审议通识教育科目之开设及修定事宜,对学校通识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通识教育委员会成员由校学术委员会、管理单位代表、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人数不超过40人,每两年改选一次。

2、学校成立通识教育管理办公室,作为通识教育委员会的常设机构,负责全校通识教育课程组织和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人数3人,行政上归教务处管理。

3、各学院有义务配合学校通识教育工作的开展,推荐本单位优秀教师担任通识课的教学工作。原则上,通识课教学由获得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承担,以保证我校通识教育的质量。每学年各教学单位开设通识核心课程的门数设定为各单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和博士学历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九、管理和考核

1、由校通识教育委员会起草《西安外国语大学通识教育管理办法》,详细规定通识教育的各项制度。

2、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实行课程审定和评估制度。每学期第10周,由各教学单位向通识教育办公室提交通识教育新增课程计划,第13周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开课形式及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新增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的课程方可列入西安外国语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以确保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每年秋季学期通识教育委员会对上年度通识教育课程进行评估,对优秀教师给予表彰,推广优秀课程;对质量较低的课程给出整改意见,限期改进。

3、通识教育课程的考核由校督导组负责,采取专家评议、学生问卷抽查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作为课程质量达标的主要依据。

4、教师从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工作量由教务处负责认定,在学期结束时由人事处将课酬核拨至开课程单位,由所在单位向任课教师发放。

5、通识课教学采用助教制,对承担大课(200人以上)的老师可配备一名研究生,协助组织课堂活动、批改作业、组织考试等工作。

 

十、其它

  本方案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教务处

2012-1-9

                                                 


附件1

3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开设计划

课程

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数

开课学期

建议修读学期

课程类型

修读说明

讲课

自主

学习

实训

讲座

人文与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6

 

18

 

2

2

主题导论

 

 

 

 

 

 

 

 

 

 

 

 

 

 

 

 

 

 

 

 

 

 

 

 

 

 

 

 

 

 

 

 

 

 

 

注:表中“修读说明”栏主要说明课程适用的学科大类或专业,以及该课程的先修课程。

2)时间安排:2011930日上报。联系人:庞闻,联系电话:85319599E-mail:sjk@xisu.edu.cn

 

4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表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数

开课

学期

课程类型

课程类别

修读

说明

开课院系

讲课

自主

学习

讲座

实训

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传承

 

中华诗

词之美

1

 

 

3

 

2-6

通识核心

经典导读

除汉语言专业

中文

学院

人文与社会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

1

 

 

3

 

5-7

通识进阶

专题研究

所有专业

国际关系学院

:◆ 附所有课程的课程简介

表中“修读说明”栏主要说明课程适用性,以及该课程的先修课程。

 

例:课程简介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

本课程对中国先秦哲学中各学派特别是儒家、道家的主要思想作了分别的介绍,历述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诸子的哲学思想,同时比较了各学派间与同一学派中不同代表人物之间思想的关系与异同。旨在使学生对先秦哲学中儒、道等各家思想有一概观式的了解,同时把握这一中国哲学源头的整体特征并了解其讨论的主要问题。

主讲人简介:

万献初: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古汉语、音韵学、音义学、《说文》学、国学元典、古文献学的教学工作。已出版专著《<经典释文>音切类目研究》、《汉语构词论》、《音韵学要略》、《词语趣谈百题》等多种。

李景林: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性学术成果:《教养的本原—哲学突破期的儒家心性论》、《教化的哲学—儒家思想的一种新诠释》、《教化观念与儒学的未来发展》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化观念与儒学的未来发展》


上一条:西安外国语大学通识教育网站
下一条:关于开展我校第三批通识教育课程遴选工作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