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实践周】“触摸青铜文明 传承中华文脉”—汉学院・中亚学院组织学生赴宝鸡开展文化实践

2025-11-14 12:27:14  点击:[]


青铜铸史,石鼓传情。为深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落实实践育人理念,汉学院・中亚学院于2025年11月11日组织140名本科生赴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及中华石鼓园开展实践周活动。在任韧、朱龙、宋欢婕三位老师的带队指导下,同学们穿越三千年时光隧道,在青铜铭文的斑驳痕迹中品读文明密码,圆满完成了一场兼具知识性与体验感的文化实践之旅。

一、精心筹备,筑牢实践根基

为确保活动高效有序开展,前期筹备工作兼顾细节与实效。几位老师提前梳理活动流程,明确“文化学习+实践体验+成果转化”的核心目标,定制贴合学生认知的讲解内容,重点突出金文铭文、石鼓文化等核心知识点,提升参观学习的针对性。

二、沉浸式体验,解码文明基因

11月11清晨,同学们怀着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之心,抵达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后,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依次参观各展厅。从商代青铜器的雄浑凝重到西周器物的典雅庄重,从铭文铸造工艺的精妙绝伦到文物背后的历史叙事,每一件展品都让同学们驻足深思。在2号展厅展区,当看到何尊上“宅兹中国”的字样时,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字的源远流长;面对毛公鼎497的长篇铭文,大家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与匠心,感受到西周礼乐文明的深厚底蕴。随后的自由参观环节,同学们或驻足记录展品信息,或相互交流见解,或拍摄文物细节,在自主探索中深化对青铜文化的理解。

同学们遵守纪律、文明参观,展现了汉学院・中亚学院学子的良好风貌,圆满完成本次实践活动。

三、文脉永续,厚植文化自信

此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走出课堂,在触摸历史遗存中获得了深刻的文化感悟。汉国教专业2023级同学苏钰芊表示:“以前只在课本中了解金文、石鼓文,这次亲眼见到青铜器上的铭文拓片,亲手触摸模拟的青铜范具,才真正体会到中华文字的生命力。何尊‘宅兹中国’的铭文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文明的传承,让我对‘文化自信’有了更真切的理解。”2024级汉国教专业张溪锐同学分享道:“石鼓文被誉为‘书家第一法则’,其线条的圆转、布局的疏朗,让我在书法临摹作业中有了新的灵感。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是能够融入学习生活的精神养分。”

任韧老师在总结中提到,青铜器铭文作为“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史书”,承载着商周时期的珍贵信息,串联起中华文字数千年的传承脉络。实践活动让学生从 “书本知识”走向“实景感知”,在观察、聆听、体验中深化了对周秦文明的认知,这种沉浸式学习远比课堂讲授更具感染力,也更能激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四、活动成果:学用相长,收获满满

本次实践活动实现了“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同学们不仅系统了解了青铜器铸造工艺、金文演变历史、石鼓文化内涵等专业知识,更通过后续的毛笔临摹金文铭文作业环节,将参观所得转化为学习成果,切实提升了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

此外,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与集体荣誉感,140名同学在共同的文化探索中相互帮助、交流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树立了“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的自觉意识,为后续的专业学习与文化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及石鼓园实践周活动,是汉学院・中亚学院践行 “实践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学院将继续依托各类文化资源,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行走中感悟文化魅力,在实践中厚植文化自信,努力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供稿单位:汉学院·中亚学院  文/图:张溪锐  审核:任韧)



上一条:关于印发《西安外国语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2025)
下一条:【精彩实践周】知行联动赋能成长——商学院学子赴易点天下开展出海营销实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