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实践周期间,旅游学院·人工智能学院60名师生集结完毕,在陈莹、苏红霞、毕玲玲、王秀文四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陕西省富平县开展研学实践。此次活动得到了富平县文化与旅游局的全程协调与支持。通过实地探访富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郡历史文化景区与新庄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同学们不仅在行走中深化了对红色文旅、遗产旅游与乡村旅游的专业认知,更在调研访谈、与问题分析中稳步提升了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为未来的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红色教育铸魂 赓续精神血脉
研学首站,师生们抵达富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启沉浸式红色教育之旅。在基地讲解员的细致引导下,同学们系统学习关中革命斗争史、习仲勋同志的革命生平与崇高精神,以及富平近现代发展历程。珍贵的历史照片、详实的文献资料与鲜活的实物展品,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峥嵘岁月,让大家深受触动。随后,全体师生前往习仲勋陵园,列队肃立、鞠躬致敬,以庄重的仪式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在红色基因的浸润中坚定理想信念。

文化溯源凝心 厚植文明自信
离开红色教育基地,师生们转赴中华郡文化旅游景区,开启华夏文明寻根之旅。在始祖殿、乾元殿等主题展馆内,丰富的图文陈列与实物展示,清晰勾勒出上古神话历史与华夏文明的起源脉络,让同学们直观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富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大家近距离观摩富平陶艺、石刻等非遗项目的精湛技艺,见证传统工艺在当代的传承活力;走进刘少椿纪念馆,通过聆听古琴艺术大师的生平事迹与艺术成就,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创新发展路径,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与传承自觉。
乡村调研赋能 探索振兴路径
研学最后一站,师生们走进新庄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展专题调研实践。在街道干部的详细介绍与实地走访中,同学们深入了解新庄村以羊乳、柿子两大特色产业为核心,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的发展实践。大家重点考察村内文创产品开发、村容村貌整治成果,以及“农业+文化+旅游”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并围绕乡村旅游规划优化、特色品牌打造等关键问题,与当地负责人展开深入交流,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探寻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本次富平实践周活动,通过红色教育、文化溯源与乡村调研三大模块,将思政教育、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同学们在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在乡村振兴一线理解产业发展的现实逻辑。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行走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在更广阔的实践场景中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为文旅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供稿单位:旅游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图/文:尹熙、袁国洋,审核:隋丽娜)